伴隨著機器轟鳴,8條智能化生產線開足馬力趕訂單,300余名工人們各司其職,下料、卷板、回圓、組對、焊接……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。5月19日,記者走訪廣東粵水電新能源裝備有限公司了解到,該公司加大研發力度和工改投入,投入3000多萬元引進一批智能化設備,同時推進擴產能與優化生產布局,實現海陸訂單分區,以適應深遠海風電裝備制造不斷提高的生產需求。
走進生產車間,各類鋼板原料整齊碼放,一個個長短不一、粗細不同的大鋼筒遍布生產線,工人們正耐心地對它們進行焊接與打磨。車間內智能化改造成效顯著:在最新投用的卷板機上,一塊近20厘米厚的鋼板被緩緩壓彎,形成直徑超8米的弧形塔節。ME600/300通用門式起重機正忙碌作業,其具備600噸起吊能力,符合深遠海大尺寸風電塔筒生產安裝條件。
據了解,自2017年投產以來,粵水電新能源裝備已構建起覆蓋塔筒、鋼管樁等海工裝備的完整產業鏈,年產能達15萬噸、年產量近300臺套,產品廣泛應用于廣東及周邊省份風電項目。
“今年是陽江海上風電產業蓬勃發展的一年,隨著青洲五、青洲七等多個大型海上風電項目全面開工建設,公司迎來了訂單高峰期。”該公司副總經理陳浩介紹,目前我們的生產訂單已經排至今年9月份,8條智能化生產線全部滿負荷運轉,工人們正加班加點確保按期交付。
陳浩表示,近年來,陽江海上風電項目逐步走向深水區,風場水深越來越深,葉片長度不斷刷新紀錄,單機容量向著兆瓦級巔峰邁進,對于風電裝備制造而言也是不小的挑戰。“大直徑的塔筒意味著生產設備、工藝也要持續更新。”
他表示,公司目前還在積極推進擴產能工作,計劃打造專門的海上風電裝備生產車間,廠房由過去的30米拓寬至46米,同時啟動新一輪技術培訓計劃,不斷提升員工技能,精準契合海上風電向深遠海挺進的發展需求。
從5.5兆瓦到16兆瓦,粵水電終緊跟行業技術迭代步伐,通過自主研發與設備升級雙線發力,一方面斥巨資引入大批智能化設備,另一方面自主研發創新技術,實現生產效率與產品質量的雙躍升,為承接更高容量、更大直徑的風電塔筒訂單筑牢根基,以技術創新力量推動產品轉型升級,斬獲了更多新訂單。
“我們也在不斷延伸拓展業務范圍,力爭走出國門、走向世界。”陳浩表示,粵水電已獲得DNV體系認證,標志著公司具備了承接海外風電裝備制造業務的資質。公司目前正與港口工業園上下游企業開展項目合作,將強強聯手、抱團出海,不斷提升“陽江制造”風電裝備的影響力。
“這幾年落戶陽江的風電企業越來越多,港口工業園內從零星幾家到遍地開花,能深切感受到產業鏈條愈發完善、競爭力更加強勁。”作為首批落戶我市的海上風電裝備制造企業,亦是產業鏈的參與者、見證者,陳浩感慨萬千。他表示,短短幾年間,產業鏈從基礎配套到全鏈條協同的蛻變,上下游企業間的技術共享、資源互補日益緊密,陽江海上風電產業的集聚效應與日俱增,市場競爭力持續攀升。
如今的陽江,已構建起涵蓋研發設計、裝備制造、安裝運維的完整產業鏈體系。粵水電將緊抓“雙碳”戰略機遇,持續加大研發投入,不斷提升產業技術水平和創新生產能力,為陽江加快打造“綠能之都”貢獻力量。
關于我們
|
網站幫助
|
網站地圖
|
隱私申明
|
主辦單位: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: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:4417000019 備案序號:粵ICP備16010311號-3 網站報障:0662-3367662
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