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24日17時,今年第18號臺風“樺加沙”正面襲擊陽江。一夜過后,這座濱海城市傷痕累累,全市85000多棵沿街沿路樹木倒伏阻斷交通,市區340多處路燈設施受損,殘枝落葉、破損的廣告牌與淤泥混雜……市民出行安全和城市運轉面臨嚴峻挑戰。
面對考驗,市委市政府科學部署、靠前指揮,各級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齊心協力,在臺風登陸后的24小時內,市區因災中斷的主要交通干道已全部恢復基本通行能力,上演了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搶險救災攻堅戰。
9月25日上午9時許,記者在市區巡城發現,盡管多條主干道仍有倒伏樹木阻塞,但車輛已能緩慢通行。每條路上,都能看到搶險人員緊張作業?!斑@次臺風造成的災害程度多年未見,受損區域點多面廣,清障工作難度很大。”在北環路清障現場,市環衛中心北片區負責人林偉強告訴記者,從24日晚6點左右開始,城管系統的1300余名同事便上街清障,徹夜未停。
中午12時許,一支特殊的隊伍抵達陽江——廣東消防救援總隊調集的150余名消防救援人員從廣州、佛山等地馳援而來。“早上7點不到我們就從廣州出發了,一到陽江,隊員就拎起油鋸開干?!睆V東消防救援總隊特勤大隊相關負責人說。該隊50名消防員抵達后立即兵分兩路,分別奔赴漠江路、新江北路兩大重災路段,后續還將轉戰金山路、創業路、石灣北路等主干道,全力投入清障工作。
清障現場的作業節奏緊張而有序。在新江北路,數棵十余米高的大榕樹連根拔起橫亙路中,龐大的樹冠將車道完全覆蓋。“樹太大沒法直接移,得先鋸開再分段運走。”消防員踩著樹干,將巨木分段切割,鏟車隨即轉運,環衛工緊跟清掃——各環節緊密銜接的“一條龍作業”模式,讓堵塞的道路逐漸恢復通暢。這樣的高效協作在全城同步上演,200多臺吊車、清運車等機械被適時動態調配,精準投放到各重災點位。
隨著清障工作推進,越來越多的力量自發匯聚。市住房城鄉建設局、市公路局、市應急管理局、市商務局等市直單位主動下沉,中建四局、中交一公局、中鐵一局等央企更是傾巢而出,派出專業隊伍與設備支援,陽藍應急救援隊、陽江神鷹救援隊等專業救援力量分布各地,協助開展道路清理與群眾引導。
街頭巷尾,社會力量的溫暖身影更讓人動容。在安寧路至石灣路段,一名民警正獨自清理斷枝時,兩位熱心小伙無聲加入。三人默契協作,用僅有的一把小電鋸,或鋸或拉或拖拽,一點點清理道路上的障礙物。在漠江路,一棵粗大的樹干橫亙路中,附近居民、志愿者以及外地游客紛紛上前相助,這群原本互不相識的人迅速集結成一支臨時清障隊伍。
當天下午3時許,記者打開導航地圖發現,此前密密麻麻的紅色擁堵路段已明顯減少,漠江路、石灣路、金山路、江朗大道、東風路、安寧路等16條40米以上主干道率先恢復暢通,車輛通行速度顯著提升。截至25日晚7時許,市區清理倒伏樹木3500多株,183條因災中斷的主干道、干道全部實現基本通車,全市普通公路與高速公路也同步解封,恢復正常通行。
“當前首要任務是保障道路暢通,接下來將轉入精細化修復階段?!笔谐枪芫C合執法局有關負責人表示,后續將重點開展路面深度清洗、倒伏樹木扶正修枝、市政設施排查修復等工作,同時全面統計此次臺風造成的市政設施損失,系統復盤應急處置中的薄弱環節,進一步優化應急預案流程、補充搶險物資儲備。
風雨過后,陽江的街頭雖仍有災情痕跡,但干群同心筑起的“防護墻”,讓這座城市在最短時間內找回了秩序與活力。這不僅是一場與臺風的較量,更是一次城市凝聚力的見證,而這份凝聚起來的力量,終將成為我市抵御風雨、穩健前行的堅實底氣。
關于我們
|
網站幫助
|
網站地圖
|
隱私申明
|
主辦單位: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: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:4417000019 備案序號:粵ICP備16010311號-3 網站報障:0662-3367662
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