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韩专区亚洲综合久久-日韩专区一区-日韩专区在线播放-日韩字幕在线-日韩综合

智能問答| 無障礙 | 移動版 | 繁體版

陽江濱海新區(陽江高新區):從千億綠能產業集群到萬畝養殖灘涂,平岡鎮向海逐夢奏響產城融合高質量發展樂章——
風電“智造” 立潮頭 漁耕“鮮鏈”通灣區
來源:陽江新聞網 作者:陳思捷 時間:2025-06-10 11:34 【字體: 】 瀏覽量:-

  晨曦微露,南海潮水還未退盡,陽江濱海新區(陽江高新區)平岡鎮的海岸線上已亮起星星點點的燈光。西側的陽江港碼頭,一排排黃白相間的導管架迎風矗立,即將裝船發運至海上風電場;東側的沿海灘涂上,村民們正趕著潮水“沙里淘金”,一兜兜肉質飽滿的文蛤“乘著”冷鏈物流鏈,銷往大灣區各地。這座兼具工業力量與漁鄉韻味的濱海鎮,正演繹著新時代沿海鎮街高質量發展的生動樣本。

  從轟鳴的工業園到靜謐的養殖場,從繁忙的陽江港到專注的實驗室,平岡鎮以創新為舵,以產業為帆,描繪產城融合的現代畫卷,用智慧連接起工業文明與海洋饋贈,在向海發展中破浪前行。

  御風而行

  千億級綠能“智造”逐浪南海

  地處全市工業發展“主戰場”的平岡鎮,與港口工業園同頻共振,已然成為一片現代工業的“鋼鐵森林”。行走其中,企業生產鉚足勁,項目建設拉滿弓,國際風電城正加速崛起。這里是全國風電裝備制造的重要基地,全球領先的風電企業在此集聚,千億級產業集群蓬勃發展,書寫綠能智造的硬核實力。

  廠房內,設備轟鳴、行車穿梭,焊花飛濺間工人揮汗奮戰;車間外,各型號風電塔筒陣列排布,生產動能澎湃不息……走進中國水電四局(陽江)海工裝備有限公司,隨處可見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。作為首批落戶我市的海上風電裝備制造企業,自2018年投產以來,其主導產品包括海上風電塔筒、鋼管樁、導管架等大型鋼結構裝備,月產能達1.2萬噸。這些即將矗立于驚濤駭浪之中的“定海神針”,正從這里批量下線,成為風機屹立深藍的關鍵支撐。

  不遠處的港口工業園B區,另一幅火熱的建設圖景正徐徐展開——天順(陽江)重型風電海工項目施工現場,600平方米的主車間屋面板、墻面板正有序進行安裝,辦公樓與宿舍樓主體已然封頂,宏偉壯麗的施工規劃圖正逐漸變成現實。“我們非常看好陽江發展綠能產業的前景。”天順風能集團新能源設備事業部魏世耀介紹,基地主要生產海上風電導管架、升壓站、漂浮式基礎等海工產品,設計年生產能力36萬噸,將于今年7月份投產。

  一座座現代化廠房拔地而起、一批批重大項目火熱推進、一條條生產線高效運轉……在機械的轟鳴聲中,一個風電重鎮的崛起呼之欲出。

  “世界風電看中國,海上風電看陽江。”這句業界共識的背后,彰顯了陽江風電裝備制造的硬核實力,而身為這一產業版圖的核心引擎,陽江濱海新區(陽江高新區)歷經多年深耕布局,成功引進風電裝備制造產業項目38個,年產風電整機設備能力1500-2000套,是國內規模最大、產業鏈最完整、產業集聚度最高的風電產業集群。

  背靠千億級產業集群,作為“大后方”的平岡鎮,也正加快搭建服務保障平臺,建起人才公寓,工業區生活設施逐步完善,加快謀劃國際風電城核心區,打造綠能產業新空間,不斷為產業經濟發展筑好巢、引“活水”。

  產業集聚效應帶來的不僅是規模,更是澎湃的創新動能。國內最大可調式沉樁定位架發運、全球最長147米葉片進行檢測……多項“全球之最”“全國之最”在此誕生。正是這樣的硬核支撐,驅動著平岡鎮風電產業向價值鏈高端攀升,一個生機勃勃的千億級綠色能源產業集群正加速成型,成為陽江乃至全省向海圖強最強勁的綠色引擎。

  耕海牧漁

  藍色糧倉“鮮鏈”惠及萬家

  站在平岡鎮小棚蝦養殖基地,放眼望去,數千畝現代化養殖棚整齊鋪展,在陽光下熠熠生輝。棚間道路上,運送飼料和貨物的車輛往來穿梭;棚內,增氧設備翻涌出朵朵水花,工人們或俯身查看蝦苗長勢,或定期向蝦塘內投餌料,激起池水陣陣漣漪。

  “以前靠經驗,現在靠科技。這小棚養蝦,控溫控氧,蝦又大又肥,且一年能收兩造,價格還俏!”在沙頭垅村,養殖戶曹伯黝黑的臉上遍布收獲的喜悅。他身后,700畝覆蓋著白色保溫膜的養殖棚整齊排列著。

  “我們這套養殖模式,不僅產量高,成活率也更有保障!”曹伯拎起一只體長約20公分的對蝦,言語間充滿自信。他介紹,基地自2023年5月投產以來,已成功上市4批南美白對蝦,單季畝產穩定在1700斤左右。依托當地得天獨厚的氣候與優質穩定水源,這里產出的優質小棚蝦供不應求,加之轄區交通網絡發達,高速公路就在“家門口”,產品銷路暢通,客源穩定。

  在沙頭垅村另一頭的沿海灘涂上,村民們正緊隨著潮水的節奏“沙里淘金”。萬畝文蛤養殖基地繁忙有序,工人們熟練地采捕、裝筐,將鮮活的文蛤運送上岸。“這里出產的文蛤,肉質飽滿、口感鮮美,一直保持著穩定的銷售渠道,主要銷往深圳、廣州、珠海等珠三角地區。”沙頭垅村黨總支書記、村委會主任林計通介紹,依靠發包灘涂魚圍,村集體收入每年達到1800萬元以上,村民的生活蒸蒸日上。

  作為廣東省水產養殖技術創新試點專業鎮,平岡鎮有著“全國海水養殖萬噸鎮”的稱號。全鎮水產養殖面積約6.5萬畝,其中海水養殖占據主導,面積約5.4萬畝。擁有特色養殖基地兩個,年產值約1.2億元,初步形成了“種苗、飼料、養殖、加工、冷鏈、出口”全產業鏈。優質水產品憑借自由高效物流體系,直供珠三角各大商超和香港市場。

  科技賦能與生態共贏是平岡鎮發展的鮮明特色。該鎮積極推動養殖企業與科研院所深度合作,成功推廣“經濟與生態效益雙贏”的可持續發展模式。其創新實踐的集中體現——6000多畝現代化小棚蝦養殖方式,通過集約化、智能化生產顯著提升了資源利用效率和產出水平。2024年,全鎮水產品總產量攀升至約5.6萬噸,實現總產值約13.4億元。

  從良種繁育到智慧養殖再到冷鏈加工,平岡構建了一條貫穿漁業全產業鏈的現代化通路。這條“藍色動脈”不僅輸送著美味,更鏈接著廣闊市場與漁民增收的希望。依托便捷的港口和發達的冷鏈物流體系,平岡出產的羅非魚、南美白對蝦、文蛤等優質水產品,形成穩定供應大灣區的快速通道,成為與臨港風電比翼齊飛的“藍色增長極”,共同繪制出平岡“藍綠交織”的壯麗產業圖景。

  產城融合

  智繪新城“風漁”共興畫卷

  日暮時分,平岡鎮工業區與水產養殖區褪去了白日的喧囂,漁船點綴著波光粼粼的海面。緊鄰港區,經過精心改造的新基業商業街區華燈初上。咖啡館飄出陣陣香氣,海鮮大排檔座無虛席,慕名而來的游客和結束一天工作的風電工程師、本地居民在此匯聚,品嘗著當天捕撈上岸的生猛海鮮,輕松交談。

  “這里的美食眾多、價格也實惠,比不少市區的夜市還熱鬧。”街區數碼店鋪商戶梁華飛“落戶”商業街已久,他告訴記者,自從主街升級改造后,環境好了、人流旺了,各個品類店鋪的生意也有顯著提升。

  毗鄰美麗示范主街,去年剛剛完成改造的美麗圩鎮客廳正對外迎客。這里集歷史沿革、文旅展覽、產業介紹和群眾休閑等多功能于一體,向外界展示平岡鎮的歷史文化、經濟發展、建設成就和未來規劃,成為平岡鎮“百千萬工程”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。

  平岡鎮的產城融合,不僅在于空間的重構,更在于公共服務與人才生態的升級。在轄區內的科技企業孵化器里,人才公寓、食堂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,濃濃的創新創業氣息撲面而來,為企業引進的高端技術人才提供了舒適的安家之所。

  為進一步增強鎮村功能,在提升百姓幸福感的同時,更好服務于園區產業發展,平岡鎮全力推進基礎設施貫通與公共配套完善,促進產城融合、城鄉互補。攻堅打通政德路,暢通鎮區動脈,拓展城鎮建成區;完善便民服務圈,加強公共服務設施及公園綠地建設,加速青年運河一河兩岸工程,塑造高品質公共服務中心;新建一批口袋公園,投入超650萬元建成古井、古亭及河畔主題公園,打造家門口的“微幸福”……

  在優化服務供給方面,該鎮持續提升醫療水平,落實鎮中心衛生院幫扶村醫機制,逐步實現各村衛生站醫保結算全覆蓋。改善教育環境,投入超7000萬元完成漠南中學綜合樓、中心小學運動場及中心幼兒園建設,新增學位900個。深化養老服務,推動敬老院升級醫養結合頤養中心,建成長者飯堂4個,周村獲得全市首個“全國示范性城鄉老年友好型社區”。

  “我們將打造連片式鄉村新風貌,形成三帶一環四片區的風貌格局,以更好的姿態惠民生、興產業、促文旅。”平岡鎮委副書記、鎮長關納芬表示,該鎮將依托獨特的“風”“漁”資源,根據地形地貌、人文歷史、風貌提升和產業布局等特點,勾勒宜居宜業宜游新圖景。今年,計劃重點建設13.5公里的F3線生態農文旅風貌帶,將村莊與工業園串聯起來,構建涵蓋先進制造業展示、農旅體驗、科普教育等多元功能的產業體系。未來,這條風貌帶將成為平岡的“魅力紐帶”,以產興城、以景聚人,讓更多人走進平岡、品讀平岡、愛上平岡。

  在向海圖強的壯闊征程中,平岡鎮以“綠能智造”鍛造產業脊梁,以“耕海牧漁”守護藍色血脈,以“產城共融”編織宜居夢想。該鎮以實際行動昭示著,沿海鎮街的高質量發展,是一場要素融合、生態和諧的磅礴樂章。當風機的轟鳴與漁船的汽笛共振,當人才公寓的燈光與海鮮排檔的煙火輝映,一條依托海洋、擁抱工業又留住鄉愁的可持續發展之路,正在南海之濱清晰延伸。

  【對話專家】

  記者:對于平岡鎮大力發展海洋經濟,您有何建議?

  張金峰:當前,陽江濱海新區(陽江高新區)千億級的風電產業已崛地而起。作為“大后方”的平岡鎮,應不斷深化“一港四中心”的功能建設,在加快運維母港建設的同時,通過政策賦能、跨界融合等行動,推動從單一產業開發升級為涵蓋裝備制造、漁業、旅游為一體的立體海洋生態經濟體系,充分發揮陽江海風資源優勢,最終建成國際化的“綠能之都”核心承載區。

  記者:您認為平岡鎮應如何發揮優勢,寫好產城融合大文章?

  張金峰:平岡鎮應以兩個已經建成的千億級產業集群為核心,圍繞生產服務、生活服務、生態建設做文章。在產業方面,加速國際風電城核心區的建設,加快零碳示范園區的規劃,以海風建設為抓手,通過綠電直供,加快風電產業的補鏈、強鏈,吸引頭部企業聚集。同時,加快配套生活服務設施建設,實現以產促城,助力打造“宜居、宜業、宜游”的國際風電產城融合標桿區。

  【鏈接】

  平岡鎮簡介

  平岡鎮地處海陵灣東北岸臺地平原區,建于清道光年間,因山崗低平而得名。全鎮總面積214.3平方公里,城鎮建成區面積3.5平方公里,憑借海陵灣藍色經濟帶的區位優勢,以及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,正崛起為海洋產業新高地。這里不僅為工業園企業集群發展與全鎮農業產業化升級提供沃土,更依托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,錨定“藍色糧倉”建設目標,榮膺“省級水產養殖技術創新試點專業鎮”“省級水產養殖專業鎮”等稱號,在向海圖強中書寫新篇章。


相關文件:


文檔附件:

關于我們 | 網站幫助 | 網站地圖 | 隱私申明 |

主辦單位: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

管理維護: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

網站標識碼:4417000019 備案序號:粵ICP備16010311號-3

網站報障:0662-3367662  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