獲評全國鄉村振興百強縣、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、國家級縣域商業建設行動示范縣,入選2023年廣東省經濟綜合發展活力十五強、廣東省首批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試點、首批廣東省食品工業培育試點縣……一項項榮譽背后,是陽西縣三年來廣泛動員基層黨組織和黨員、干部、人才扎實推進“百千萬工程”的生動實踐。
凝聚合力
建強“百千萬工程”攻堅隊伍
“作為一名基層干部,以前得折騰大半天趕去縣里培訓,如今在‘家門口’就能享受高質量教育培訓,大大節省了往返奔波的時間成本?!标栁骺h儒洞鎮干部感慨道。
今年以來,陽西縣聚焦提升干部服務保障“百千萬工程”能力水平,創新打造“縣鎮黨校聯訓月課堂”,按照“一月一主題、一鎮一特色”的思路,將培訓陣地延伸至鎮黨校、村分教點和田間地頭,讓教育培訓更接地氣、深入人心,目前已舉辦2期覆蓋200余名基層干部。
加速推進“百千萬工程”,干部是決定因素。為動員全縣上下投身“百千萬工程”火熱實踐,陽西縣堅持統籌抓總、高位推動,將“百千萬工程”列為縣委常委會會議常設議題,定期研究聽取各鎮各單位工作情況匯報,把服務保障“百千萬工程”履職情況作為基層黨組織書記考核和干部考察的重要內容,層層壓實責任,推動各項工作落地。縣四套領導班子成員想在前、謀在前、干在前,結合“四下基層”全覆蓋掛點聯系157個村(社區),以“頭雁效應”帶動全縣上下形成攻堅合力。同時,選派169名政治素質好、工作能力強、群眾公認度高的優秀干部下沉“百千萬工程”一線,統籌8支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、62名駐村第一書記、52名選調生充實工作梯隊,持續配強“百千萬工程”一線工作力量。
為進一步激勵干部在“百千萬工程”主戰場上擔當作為,出臺《關于激勵干部在推動全縣高質量發展中擔當作為的實施方案》,認真落實“三個區分開來”、干部能上能下要求,對在“百千萬工程”工作中表現突出的110余名干部予以提拔使用或晉升職級,對8名不適宜任現職干部調整崗位,切實樹立起重實干重實績的用人導向,助推陽西縣1個鎮、10個村入選省“百千萬工程”首批典型鎮村名單,新增1個鎮、6個村獲評省級鄉村振興示范鎮村,形成示范引領、全域推進的良好態勢。
筑巢引智
厚植“百千萬工程”創新沃土
步入陽西縣人才公寓,現代簡約的裝修風格令人眼前一亮??照{、熱水器、抽油煙機等家電及床、沙發等家具一應俱全,42套精裝房均達“拎包入住”標準。目前,已有24名高層次人才順利入住。
據悉,為持續提升對高層次人才的吸引力,陽西縣投入1800多萬元推進人才安居工程,此舉成為當地優化人才發展生態的有力縮影。
近年來,陽西縣牢固樹立“人才是第一資源”理念,緊扣“百千萬工程”人才需求,出臺《關于加強人才工作推進“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”的實施方案》,推動人才聚集與產業發展共振同興,打造了綠色能源與新型儲能1個千億級產業和健康食品、臨港工業、現代農業3個百億級產業,以及若干特色優勢產業的“1+3+X”縣域特色產業集群發展體系,近三年全縣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9.8%,高質量發展動能持續增強。
為讓人才鏈和產業鏈深度融合,構建人才助推產業發展、產業催生人才涌流的良性循環,陽西縣突出產才融合、產才適配,搭建招才矩陣,組建人才引進工作專班,先后赴貴州、廣州等地高校開展5場招才引智活動、48場企業人才招聘會,共引進高層次(急需緊缺)人才53人、產業技術人才5180人。加強人才平臺載體建設,建立省級、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6家,省級博士工作站9家,高校產學研合作基地7家,柔性引進博士38人、碩士24人、高級職稱專家26人,形成“平臺聚才、人才興產”的良性循環。
在引進高端人才的同時,陽西縣也同步加大本土人才培育力度。一方面,深化校地校企合作,推動陽西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圍繞本土企業人才需求,開設機電技術應用、食品加工工藝等專業,共培養產業技術人才866人。另一方面,依托鄉村振興人才驛站的平臺作用,深入實施“三項工程”“鄉村工匠”等培育計劃,共培育高素質農民480名、鄉村工匠77名、鄉村產業帶頭人18名,選拔各領域拔尖人才24名,為“百千萬工程”構建多層次人才支撐體系。
此外,積極推動人才入縣下鄉,成立“百千萬工程”決策咨詢委員會,邀請28名高端人才擔任專家委員,圍繞縣域經濟、城鎮建設等重點工作開展課題研究,為發展破題引路。同時穩步推進“名優教師送教下鄉”“醫療人才服務基層”“科技人才扶村助農”等專項行動,累計組織149名骨干教師開展送教下鄉教研活動67場次、派駐縣級衛生專家601人次指導鎮村診療、選派28名科技特派員精準解決鎮村16項專業技術需求,推動人才資源與基層需求精準對接。
強基固本
筑牢“百千萬工程”基層堡壘
西湖鄰里中心內,健康服務點的醫生為居民量血壓,兒童活動中心歡聲笑語,科學展館講解中醫文化……這座由黨群服務中心拓展的六層建筑,匯聚鄰里客廳、兒童活動中心、科學展館、舞蹈培訓室、健身房等多功能空間,成為陽西基層服務精細化的生動注腳。居民陳日健表示:“這里方便大家看書、健身和孩子玩耍。”居民王嬋稱贊:“環境好、活動多,期待更多這樣的場所?!?/p>
“群眾需要什么服務,黨群服務中心就提供什么服務”。近年來,陽西縣聚焦服務群眾最大化,深入開展村、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提質行動,通過從每年縣財政安排的黨建工作專項經費中劃撥一點、鎮委鎮政府支持一點、村(社區)黨組織自籌一點的方式,實現了全縣黨群服務中心升級改造全覆蓋。依托黨群服務中心建設157個便民服務點,無償為群眾提供多項代辦服務。在此基礎上,選取西湖社區等8條有條件的村(社區)試點推進未來社區建設,引入多元主體參與、創新管理運營模式,以服務聚人心、以活動聚人氣,真正讓黨群服務中心走進群眾心中。
為推動各領域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、全面過硬,陽西縣按照“抓兩頭帶中間”思路,持續開展軟弱渙散農村黨組織整頓提升、“一社區一品牌”創建、新興領域黨建攻堅等工作,推動91家調味品、刀剪等行業企業建立黨組織,打造一批“暖心驛站”,并在全省范圍內成立首個“雙百行動”鄉村教育集團黨委,不斷推動基層黨組織建設提質增效。
在建強鄉村“頭雁隊伍”方面,持續實施村干部政治素質、文化知識、工作能力“三提升”工程,全覆蓋開展村級干部隊伍“百千萬工程”培訓班,組織典型村黨組織帶頭人赴浙江學習“千萬工程”經驗,有效提升“兩委”干部履職能力;儲備村黨組織帶頭人后備力量504人,組織招聘132名“雙百社工”,不斷充實鄉村頭雁力量;落實“雙向培養”制度,將村(居)民小組長黨員比例提升至34.03%,強化村級黨組織引領作用。
同時,探索建立村集體經濟收益與村干部獎勵待遇掛鉤機制,設立經濟增量獎和保持獎,從每年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益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資金獎勵村干部,全面激活村干部發展村集體經濟動力。塘口鎮周南村黨組織書記表示:“2024年我們村集體經濟收益增量超18萬元,符合經濟增量獎的獎勵條件,所以今年約有5.7萬元是獎勵村干部的,目前正在向鎮申請當中。這大大提高了大家積極性。”數據顯示,2024年全縣村集體經濟總收入達8247萬元,是2022年的1.8倍,所有行政村年收入均突破20萬元。
在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發揮方面,陽西縣實施“黨員先鋒”工程,深化“黨群心連心”黨員干部聯系服務群眾機制,推動全縣8個鎮和62個縣直單位共899名黨員干部掛點聯系服務困難群眾1067戶,累計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2108個;深化“五室合一”矛盾糾紛機制,推進“1+6+N”工作體系建設,充分發揮黨代表、人大代表、離退休干部等群體公信力強、認知度高的優勢,推動矛盾糾紛有效化解,相關基層社會治理經驗入選省級先進典型;建立縣領導包抓典型鎮村機制,動員1.9萬余名黨員積極參與“黨員先鋒行”六大行動,開展植綠添綠活動1260多場次,全縣鄉村新增種植樹木23萬多株,以實際行動繪就鄉村振興生態底色。
關于我們
|
網站幫助
|
網站地圖
|
隱私申明
|
主辦單位: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: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:4417000019 備案序號:粵ICP備16010311號-3 網站報障:0662-3367662
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